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导航» 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政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学习时事政策 纵览天下风云——北理工第十届学生时事论坛圆满结束

 
  关注国事民生,尽览神州热点,学习形势政策,纵览天下风云。11月29日晚7点,北理工第十届学生时事论坛决赛在中关村校区七号楼报告厅拉开帷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德国、奥地利首席参赞王熙敬教授,教育部新闻中心网络处副处长杨晨光,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副总编张旭、主编李玮,《时事报告》杂志社大学生版北京市通联站站长吴育志,光明网教育编辑室记者王焕君出席并担任此次时事论坛决赛的评委。出席此次决赛的嘉宾有:北方工业大学纪委副书记、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王包泉,校团委书记隋骏宇,学生工作处钱昌照;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周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赵爱玲;中央财经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主任李娟;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潘红涛;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工作处熊元林;北京工业大学形势与政策教学组张超;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爱秀,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许欣。
  本届时事论坛自9月底开始筹备,经层层遴选,共有13组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他们风格迥异,各显神通,结合近期广受关注的高考改革、养老制度、中日关系等社会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才思敏捷,口齿伶俐,视角独特,剖析深刻,赢得在场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光电学院2011级本科生李纲以天安门恐怖袭击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外国语学院2012级本科生曲珊珊就当下热议的高考改革中有关英语和语文改革部分深入思考,提出“高考改革不在于考什么,而在于怎么考”的观点;基础教育学院信息与电子二学部2013级学生陈冬清为大家展示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战略危机,并就如何突破岛链封锁和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提出建议;化工与环境学院2013级硕士生王晓兰由多起城管与小贩的摩擦流血事件入手,为改善城管现状和规范小贩经营建言献策;机电学院2011级本科生王文杰深入分析了叙利亚问题及相关国之间的博弈,并引导大家理性看待时事,努力实现中国梦;基础教育学院理学与材料学部2013级本科生曹铭铭通过深入剖析网络大“V”的荒诞骗局,并倡导营造文明、真实的网络环境。
  基础教育学院机械与运载学部2012级学生王梓儒向大家展示了近期伤医事件中公众的不满和医生的无奈,并深入思考医疗体制改革的新思路;管理与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梁程智以美国监听计划为切入点,揭露了美国将民主和人权作为颠覆其他政权的工具,并强调中国的民主人权自由任重而道远;人文与社会学院2013级本科生陈照青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孙杨无证驾驶”的始末,并发出“一个成熟的社会必然需要一个同样成熟的媒体”的思考;化工与环境学院2013级硕士生王士亚通过网络谣言的泛滥提倡政府部门积极辟谣,并建议立法机关完善法律,规范网络管理;基础教育学院信息与电子二学部2013级本科生杜唯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并用藏头诗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别再雾霾”;管理与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张雪妍关注养老地产,并就如何以服务为核心开发养老地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光电学院2011级本科生张亚初由近期中日冲突出发,深入思考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期望中国正确处理中日关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在问答环节中,每位选手就上一位选手的论述进行延伸提问与深入交流,各位选手的独到眼光和理性思考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中场休息期间,曾多次参加时事论坛并获奖的人文学院硕士生陈楚峰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公共假期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思路,并表达了对时事论坛的深厚情感。
  在评委离席评议期间,在场观众针对选手的展示内容及观点各抒己见,选手对各自的主题做了进一步阐述。提问者思考深入,视角宽广;回答者思路清晰,观点明确,不时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比赛结束后,评委代表王熙敬、张旭分别对本届时事论坛进行了点评。王熙敬教授肯定了选手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思考深入、分析全面的特点,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外交中的经历;张旭指出我校“时事论坛”对于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起到了广泛的积极作用,并表示将通过杂志社的推广宣传,扩大“时事论坛”活动的影响力。
 
 
 
  最终,陈照青获得第十届学生时事论坛坛主称号,奖金1000元;梁程智、张雪妍获二等奖,奖金800元;王晓兰组、杜唯、张亚初、曹铭铭获三等奖,奖金500元;王梓儒、陈冬清、王士亚组、王文杰、李纲组和曲珊珊获优秀奖。陈照青获最佳表现奖,陈冬清获最具深度奖,王晓兰获最佳视角奖。所有获奖选手被聘为第七届“形势与政策学生宣讲团”讲师。
 
 
 
  党委学生工作部将继续以“时事论坛”为平台,开展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参赛选手影响并带动广大学生关注时事、学习时事、思考时事。